点我免费申请试用企业版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电话沟通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官方微信

掌上免费使用
生物医药个人版数据库

掌上数据库

深度 >

全值取样检测法那些事!

药事纵横
1777
2年前

全值取样



摘要:



你有没有遇到过口服固体颗粒或粉末的混合均匀度10份结果,低低又高高好比浪涛的情况呢?RSD超过了5.0%,QC检测人员觉得是车间没有混合均匀导致的,制剂研发或车间这边呢,估计是觉得QC检测有问题导致的……

以上情况估计制剂研发或生产人员、QC检测人员遇到过吧,出现异常是不是很头疼呢?RSD超标,到底是混合不均匀?是QC检测的原因?还是其他原因呢?除了没有混合均匀和QC检验问题,还有没有原因会导致RSD超标的原因呢?


正文:



在口服固体制剂的药物研发与生产过程中,为确保混合物料的混合均匀度和中控剂量单位均匀度满足生产需求,确保每个单位剂量的物料中含有均等的活性物质,通过混合均匀度来考察是否混合均匀。2022年01月发布的《化药口服固体制剂混合均匀度和中控剂量单位均匀度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描述:“建议在混合设备和/或中间体物料容器中至少选取 10个取样点,每个取样点至少取3 份混合样品。单份样品取样量通常应在 1-10倍单位剂量范围内,样品应全量用于混合均匀度检测。建议评估粉体取样量的影响,当取样量大于3倍剂量时,需进行论证或科学说明,并提供相关依据,应避免出现二次取样情况,以确保取样量能够用于测定混合物的真实混合均匀度。”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评估混合物的真实混合均匀度除了检验过程,取样也是非常关键的。

取样是确保检测结果有代表性的前提,那么实际工作中如何实现“避免出现二次取样情况“呢?如何实现“样品应全量用于混合均匀度检测”呢?如何设计取样量呢?混合均匀度取样与检测工作中应该注意哪些?


一、什么是全值取样检测法?



全值取样检测法为一次取样的样品全部用于混合均匀度检测,减少多次称量、样品转移等动作可能造成的样品分层或聚集,也可预防采用自封口取样袋盛装样品对其造成的吸附、分层等现象。同时结合合理的取样设计及检验来真实反映产品的混合均一性,也能反映出取样的代表性和科学性。尤其对于规格较小,活性成分占比较低的产品,如采用干法直混的颗粒,物料流动性甚好,容易产生分层以及活性成分聚集等问题,加上需要考察混合均匀度,采用全值取样检测法可有效避免取样误差带来的麻烦。


二、全值取样量如何合理计算呢?



对于全值取样检测法的取样量需要提前设计好,是不是有人想问:取样量不就是1-10个单倍剂量吗,为什么还要计算取样量呢?或者部分人员想着只要在1-3单倍剂量范围内,我随便取就行呀!是的,您说的没有错,但是您的随便取,带给后续检测的麻烦与困难多多呀!他们可能会面临绞尽脑汁计算合适的稀释方法、不容易找到匹配的容量瓶、移液管、或者使用到大大小小规格不一的容量瓶,哎,一不小心混淆了就出错了……。还有,检验时配制的溶剂、稀释剂该配多少合适呢?少了怕不够,多了怕浪费还不环保……可能还有其他预料不到的额外工作。所以,一切源于设计,取样量也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合理设计。指导原则中建议取样量通常在1-10倍单位计量范围内,当取样量大于3倍剂量时,需进行论证或科学说明,并提供相关依据。实际设计取样量时应同时考虑以下因素:

(1)预先知道单片的理论片重以及每片中活性成分的量(通常取样量为单倍剂量的1~3倍)

(2)查看含量测定的分析方法验证资料中准确度和线性的上下限及其浓度(最终计算的取样量及检测浓度需在其可准确测定的范围内)。

题外话:在做成品含量的分析方法验证准确度时,一定要考虑到含量均匀度和颗粒的混合均匀度的检测浓度,准确度的高限和低限可以做宽一点,将其包括在内。

(3)查看SOP中供试品溶液的最终检测浓度(用于折算取样量的上下限是否在含量分析方法验证的线性和准确度范围内)、稀释方法(要考虑QC检测稀释倍数常用,能够找到合适的量瓶及合适的溶剂等因素)

(4)根据线性范围和准确度重合的部分确定其浓度范围,从而推算其取样量

(5)同时考虑检测时容量瓶的常规性、溶剂使用量的合理性(能完全溶解、确保充足量的供试品溶液、还要考虑不要增加过多的废液增加环保压力)、API的溶解度等。

示例:

某一口服固体制剂片剂,规格为20mg,片重约为160mg,含量检测浓度为每1ml含XXXX约20ug的溶液。其成品分析方法验证准确度与线性重合的最低浓度为50%(0.5倍),最高浓度为限度浓度的150%(1.5倍)。综合以上信息,计算其全值取样量思路为:先考虑1~3倍的单倍剂量,则取样量通常在为160 mg~480 mg(1-3片)之间,其分析方法验证中准确度和线性的上限为限度浓度的150%,也就是1.5倍,即160 mg*1.5倍=240 mg。则取样量的范围为160mg~240mg之间即可(1-1.5片的量,在定量检测浓度内)。

当然,你也可以不提前设计取样量,哗哗哗的一通取样,让QC人员各种计算,最终保持检测浓度在分析方法验证的范围内。这样做的话,可能取样人员的耳朵会发红吧!


三、全值取样检测如何操作呢?



实际工作中如何实现“样品应全部用于混合均匀度检测”,如何实现“避免出现二次取样情况”呢?这就需要取样人员与检验人员的密切合作和无缝对接了。

分析人员:取样人员预先与分析人员沟通好取样点数,提前准备好足量的 “取样小瓶”。预先将清洁干净并彻底干燥的,带有螺旋盖的取样小瓶进行编号,注意瓶盖和瓶身都需要编号。再逐一在精度合适的分析天平上精密称定其重量并记录打印。常用的有10ml(还有5 ml 、20ml的),大小合适,瓶口也不会太小,便于取样后样品放入。

取样人员:选取合适的取样工具与单剂量取样模块(带有不同规格取样模板的取样探针或其他合适工具),在适合位置(参考指导原则及取样方案中)按照计算出的取样范围取样。取样时注意:尽量一次取样,避免反复来回取样,更不能像食堂打菜的大师傅一样小手手抖抖抖。小心将样品放入取样小瓶后,拧紧瓶盖,用干燥清洁且不会有脱落纤维的布将取样小瓶的瓶身及瓶盖外壁擦拭干净,统一放置到取样篮中,小心转移到实验室(对光敏感的样品还需要做好避光或遮光措施)。

分析人员:接到样品逐一再次精密称定重量(注意与称量空瓶的天平保持一致),与空瓶之差即为供试品的重量,最后采用SOP中规定的溶剂将取样小瓶中的供试品少量多次转移到容量瓶中,继续后续的溶解、稀释、定容等操作即可。

图1:单剂量取样器

图2::带盖取样小瓶


四、全值取样检测关键点提示



  • 取样小瓶最好采用棕色,避免有些产品见光分解等,取样后要将盖子密封好,小心迅速的送至实验室。

  • 取样过程一定避免出现二次取样的动作。比如,用取样模块取出样品后,再用称量勺称取需要的样品量。对于这种情况,需要提前计算好合适的取样量,申报适合的取样模块解决,而不能通过多次称量、取样的方式(多余的操作可能会导致样品分层等情况发生)。

  • 取样完成后,一定要将取样小瓶和瓶盖外壁沾的粉末擦拭干净,避免影响称样量。

  • 遇到制粒过程中用到粘合剂或SOP中规定先用水崩解,然后再用其他溶剂溶解活性成分的情况,需要注意样品从取样小瓶中转移到容量瓶中的过程。实际操作中,可直接将水加入到取样小瓶中进行振摇或浸泡、或超声等操作,使得活性成分从粘合剂或其他辅料的包裹中分散出来,再用溶剂少量多次将取样小瓶中的样品溶液冲洗转移至容量瓶中。

  • 实际工作中遇到混合阶段的结果高的高、低的低的情况,除了需要从生产过程分析和调查,还要关注取样方式、取样工具、盛装样品的容器与检测方法等的合理性。

案例:

曾经有那么一个产品,做总混的混合均匀度检测时,QC检验10个不同取样点中的样品结果有合格的,有低于限度的,RSD超出了规定的5.0%,QC人员将此结果反馈给了QA和生产车间及研发人员,QA、生产车间以及研发人员分析了总混工序,就是干法直混,导致混合不均匀的因素很少,就怀疑是不是QC检测结果不准的原因,QC也分析检验过程,就是称取样品加入溶剂,直接振摇后超声10分钟溶液后定容……,检测过程也很简单无异常,最后经过反复分析、假设试验、扩大取样等调查发现是因为取样方式不合适导致的样品分层,QC检验结果不具备代表性。原来,QA人员在不同取样位置取样后,将样品装入聚乙烯的自封袋,送到QC后,QC人员从每个自封袋中再称取检验需要的数量后进行检测……在如此的取样---放入自封袋(有较大空间,利于粉末流动)---送到QC(过程中有晃动和振动,加速分层等)---QC再次从自封袋中称取需要的检验量(分层后不知道随机称取的是含API多的还是少的,所以会出现结果高的高、低的低的情况)。随后,改为全量取样后解决了该问题。

取样人员的心声:曾经有那么一个好的取样方法,我没有获知,如果给我一次重新取样的机会,那么就是”全值取样检测法“;如果非要给这种方法加上一个时限,那么我希望是每次混合均匀度取样时。

结语:以上内容源于实际工作经验总结而得,对于人员操作中容易有疑惑和出现异常的内容进行提示。对于指导原则中有的内容,如取样计划、取样点选择、验收标准等不再做赘述。如有不妥,请指正。


参考资料:《化药口服固体制剂混合均匀度和中控剂量单位均匀度研究及时指导原则》

<END>
*声明:本文由入驻药融云的相关人员撰写或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融云的立场。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对药融云数据库感兴趣,可以免费体验产品

    药融云最新数据

    更多>
    • 【CTR20241532 】 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临床试验
    • 【CTR20241529 】 一项在接受二甲双胍联合或不联合另一种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中,比较HR17031 注射液与甘精胰岛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开放、平行对照、治疗达标研究
    • 【CTR20241528 】 盐酸溴己新片在健康研究参与者中的单剂量、随机、开放、交叉、两周期空腹和餐后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CTR20241518 】 评估受试制剂地屈孕酮片(规格:10 mg)与参比制剂(达芙通®/Duphaston®)(规格:10 mg)在健康成年女性参与者中空腹和餐后状态下的单中心、开放、随机、单剂量、四周期、两序列、完全重复交叉生物等效性试验。
    • 【CTR20241517 】 双氯芬酸依泊胺贴在中国健康受试者外用条件下单次给药的人体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
    • 【CTR20241515 】 阿司匹林肠溶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 【CTR20241513 】 一项比较 99mTc-EC-DG SPECT/CT 和 18F-FDG PET/CT 用于临床和影像学(CT)证据符合肺癌诊断标准的患者诊断和分期诊断准确性的国际多中心、III 期研究
    • 【CTR20241510 】 石家庄市普力制药有限公司的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Ⅰ)与生产企业为Patheon Puerto Rico,Inc.(Manati)(United States)的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Ⅰ)(商品名:Janumet®)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进行的单中心、随机、开放、两制剂、空腹和餐后、单次给药、两周期、双交叉设计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 【CTR20241506 】 枸橼酸西地那非片在中国成年健康男性受试者中的一项随机、开放、空腹和餐后单次给药、两制剂、两序列、两周期交叉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 【CTR20241497 】 黄体酮软胶囊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随机、开放、单剂量、两制剂、交叉设计的生物等效性试验
    更多>
    更多>
    更多>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