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贺普药业研发的1.1类乙肝治疗新药贺普拉肽获得NMPA临床试验默认许可,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临床研究,即将启动以停药后持续病毒学应答为主要研究终点的乙肝治疗II/III期临床,这是国产乙肝治疗新药的重要进展。(点击查看贺普拉肽最新动态)
国产1.1类乙肝新药
贺普拉肽最早于2014年11月获得临床批件,目前已完成两项Ⅰ期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贺普拉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药效动力学应答。
国内乙肝治疗市场
根据WHO发布的《2017年全球肝炎报告》,目前全球约有3.25亿人感染慢性肝炎,其中患有乙型肝炎的人数约有2.57亿人。我国是乙肝大国,约有8600万的乙型肝炎感染者及2000万乙肝患者。
从2011年到2015年,我国乙肝治疗用药的市场规模已从68.81亿元增长到162.76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2.4%。得益于国家1992年开始的乙肝疫苗义务接种,每年我国乙肝新发感染者正在逐步减少。
在未来数十年,现有的大约8600万乙肝感染者和2000万乙肝患者的治疗需求将是推动国内乙肝治疗用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根据德邦证券进行的预测,中国将是最大的乙肝市场,2024年乙肝治疗用药的市场将达到大约100亿元的市场规模。
乙肝治疗现状
2017年,欧洲肝病学会EASL将乙肝的治疗结果予以明确:程度性治愈的定义为乙肝治疗结束至少6个月后持续检测不到HBV DNA,临床治愈的定义为治疗结束至少6个月后HBsAg转阴。
目前已批准用于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仅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两类药物。同国外市场相似,目前我国核苷(酸)类乙肝用药约占乙肝用药市场的80%,已成为乙肝治疗的主流用药,代表药物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及拥有"史上最好乙肝药物"称号的替诺福韦艾拉酚胺等。
通常,干扰素用于乙肝治疗的疗程为48~72周,治疗结束6个月后程度性治愈率和临床治愈率仅为7%和2%,且毒副作用较为明显;核苷(酸)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的病毒滴度,改善转氨酶指标,但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且容易耐药,停药后复发率高。这两类药物仅对HBV感染肝细胞后的复制环节发挥抑制作用,对新生健康肝细胞缺乏保护,不能打断清除再感染循环,无论是乙肝的程度性治愈还是临床治愈,都难以实现。
部分处于临床阶段的国产在研乙肝新药
作为比丙肝更难治愈的肝病,慢性乙肝难以治愈或达到较高功能性治愈率的原因在于病毒细胞内存在的的cccDNA。这种超螺旋的共价、闭合、环状DNA分子是乙肝病毒前基因组RNA复制的原始模板,通常认为,只有清除了细胞核内的cccDNA,才能实现乙肝的彻底治愈。
2018年2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了《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瞄准乙肝治愈的目标,乙肝创新药物临床研发的研究终点将以持续病毒学应答和表面抗原阴转为核心。
实现慢性乙肝治愈目标的前提是开发新靶点与新作用机理的药物,目前已经有多款国产在研乙肝新药处于临床阶段。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