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概述
1. ARB类药物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为临床五大类常用降压药之一
作用机制: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相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也是一类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抗高血压药,这类药物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亚型具有高度亲和力,通过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AT1受体的结合,抑制血管收缩、醛固酮释放等,从而发挥降压作用。ARB类药物也是临床上常用的五大类降压药之一。
2. ARB类降压药为“沙坦”类药物,与利尿剂或CCB组成的复方制剂逐渐成为治疗新趋势
分类:ARB类降压药的代表药物有氯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缬沙坦等“沙坦”类药物。按结构主要分为二苯四咪唑类、非二苯四咪唑类、非杂环类,三类均含有苯并咪唑环,但由于每种药物对咪唑环的修饰不同,导致理化性质不同,所以不同ARB的半衰期及降压效果也有所不同。
指南推荐: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ARB类降压药是一线常用降压药,单药或联合使用都能实现良好的降压效果。联合用药方面,指南推荐ARB+利尿剂或ARB+钙通道阻滞剂作为优化联合方案,前者适用于高盐负荷及盐敏感性高血压等患者,后者适用于高血压合并CKD或外周血管病等患者。ARB与这两类降压药组成的单片复方制剂也逐渐成为我国高血压治疗的新趋势。
3. 与ACEI相比,ARB类降压药不会引起干咳,可实现高效和长效降压
药物作用特点:ARB类降压药作用专一,对AT1受体具有高度选择性,亲和力强,作用持久。与ACEI相比,患者对ARB的耐受性更好,这类降压药不会引起干咳,也极少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这类药物也能实现高效和长效降压,其中替米沙坦具有长达24小时的半衰期,是沙坦类药物中半衰期最长的降压药。
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市场概览
1. 受集采冲击,ARB类降压药市场规模从峰值184亿元缩减至87亿元
受集采政策冲击,ARB类降压药市场规模下滑明显。根据摩熵医药数据库,ARB类降压药市场规模在2015-2023年间经历了显著变化,2015-2019年期间逐渐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9.14%,达到峰值183.86亿元后逐渐下降,2023年该市场规模仅约86.80亿元,集采后ARB药物市场呈现持续萎缩趋势。
医院端/药店端占比方面,医院端销售额占比从2015年的85.03%下降至2023年的68.80%,与此同时,药店端销售额占比则从2015年的14.97%提升至2023年的31.20%,药店已逐渐成为ARB类降压药重要的销售渠道。
图片来源:摩熵咨询《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市场专题研究报告》
2. ARB类药物为第二大类降压药,2023年市场份额为32.36%
ARB类降压药是仅次于钙通道阻滞剂的第二大降压药,2023年钙通道阻滞剂市场份额为37.16%,而ARB类药物为32.36%,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ARB类降压药已获得医生和患者的认可和广泛使用。
2023年ARB类降压药中,药品品种数量总计18个,MAH/生产企业数量总计达104家,市场供给相对充足,同时市场竞争也相对激烈。
图片来源:摩熵医药销售数据库
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企业竞争格局
1. TOP10企业中外资占据五席,诺华制药位居榜首,近五年销售额超90亿元
TOP10企业中,外资和内资药企各自占据五席,外资药企包括诺华制药、赛诺菲、默沙东等,本土药企包括浙江华海药业、信立泰以及福元医药等。整体来看,TOP10药企医院端销售远大于药店端销售。
排名第一的企业为诺华制药,为缬沙坦原研药企,近五年累计销售额约92.29亿元,其中医院端约63.65亿元,药店端28.64亿元。
销售额最大的本土药企为浙江华海药业,近五年累计销售额约49.03亿元,其中医院端46.38亿元,药店端2.65亿元。
图片来源:摩熵咨询《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市场专题研究报告》
2. 2023年信立泰市场份额最大,诺华、浙江华海药业紧随其后
2023年ARB类降压药市场呈现垄断竞争结构,市场份额超过10%的企业有三家,依次为信立泰、诺华、华海药业,市场份额分别为11.69%、11.19%、11.03%,合计市场份额约33.91%。
信立泰为国内心血管领域的龙头企业,旗下ARB降压药产品包括阿利沙坦酯片、奥美沙坦酯片、阿利沙坦酯氨氯地平片,其中阿利沙坦酯片为我国首个1.1类抗高血压新药,于2012年获批上市。
诺华制药为缬沙坦原研药企,在全球抗高血压药物市场也占据较高市场份额,国内上市ARB产品主要包括缬沙坦胶囊、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等。
三、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品种竞争格局
缬沙坦胶囊近五年累计销售额超150亿元,厄贝沙坦片位居第二。
近年销售额排名第一的产品为缬沙坦胶囊,五年累计销售额约154.68亿元,其中医院端111.27亿元,药店端43.41亿元。该品种适用于各种轻至中度高血压,尤其适用于对ACEI不耐受的患者,目前已成为国内市场最畅销的单方ARB降压药。
排名第二的为厄贝沙坦片,近年累计销售额约109.67亿元,其中医院端78.80亿元,药店端30.87亿元。厄贝沙坦片适应症为原发性高血压以及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氯沙坦钾片、替米沙坦片近五年销售额虽不及前两大品种,但整体销售规模仍然较大,超过80亿元。
四、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重点品种介绍
1. 缬沙坦
(1)2019年销售峰值超60亿元,集采后销售下滑明显,目前原研诺华占据最大份额
缬沙坦原研药最早于2000年在我国获批上市,原研企业为诺华制药,商品名为代文,仿制药企包括浙江华海药业、华润赛科等超过20家企业。目前我国已上市缬沙坦单方制剂主要剂型有胶囊剂、分散片以及片剂,复方制剂产品有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缬沙坦氢氯噻嗪片等。此外,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为全球首个血管紧张素脑啡肽酶抑制剂类药物,目前已成为高血压治疗领域的明星产品。
根据摩熵医药数据库,我国缬沙坦单方制剂产品2015-2019年销售额呈稳健增长趋势,2019年达到峰值61.21亿元,2020年入选第三批集采后,2021年销售额同比下降49.94%,2023年仅剩约20.09亿元。竞争格局方面,原研诺华占据最大市场份额,2023年市场份额为48.33%,仿制药企天大药业(珠海)、华海药业排名第二、第三位。
(2)纳入第三批集采,中选企业达五家,平均降幅为71.50%
缬沙坦于2020年纳入第三批国家集采,中选药品总计达12个,中选企业包括天大药业(珠海)、华海药业、湖南千金湘江药业等5家,平均降幅为71.50%。降幅最高的品种为天大药业(珠海)的缬沙坦胶囊,单位中选价格为0.17元/粒,降幅达76.86%。
集采后,原研药企诺华医院端销售额、销售量分别下降12.13%、18.64%,降幅明显;中标仿制药企销售额占比则从26.43%提升至54.22%,销售量占比从49.39%提升至94.38%,集采后缬沙坦仿制药快速抢占原研药市场份额。
图片来源:摩熵医药销售数据库、摩熵医药集中采购数据库
(3)缬沙坦胶囊各级医院市场分析(以海南省为例)
据摩熵医药药物流向数据显示,以海南省为例,缬沙坦胶囊2023年各季度销售量和销售额如下图:
缬沙坦胶囊2023年销售额TOP3医院(海南省为例)分别为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琼海市人民医院。
据摩熵医药药物流向数据显示,以海南省为例,缬沙坦胶囊2023年销售市场在各等级医疗机构均有分布,销售市场以其他等级医疗机构为主,各季度其他等级医疗机构销售额占比均达到40%以上。
2.厄贝沙坦
(1)ARB类降压药第二大品种,2023年全国销售额约22亿元
厄贝沙坦原研药最早于2001年在我国获批上市,原研企业为赛诺菲,商品名为安博维,国内仿制药生产厂家主要有华海药业、恒瑞医药、瀚晖制药等企业。国内已上市产品包括厄贝沙坦片、厄贝沙坦分散片、厄贝沙坦胶囊。
根据摩熵医药数据库,近五年厄贝沙坦全国销售额呈现下降趋势,影响因素主要为纳入首批集采,2019年厄贝沙坦全国销售额约50.53亿元,集采后2020年销售额同比下降41.53%,2023年仅为21.84亿元。2023年原研药企赛诺菲市场份额约34.47%,国产厂家份额超过10%的有华海药业、恒瑞医药,市场份额分别为15.73%、13.10%。
(2)纳入首批集采,中选企业共三家,华海药业最高降幅约79.59%
厄贝沙坦于2018、2019年纳入首批4+7集采,中选药品总计有10个,中选企业包括华海药业、恒瑞医药、瀚晖制药三家,平均降幅为41.17%。华海药业75mg规格厄贝沙坦片降幅最高,高达79.59%。
原研企业赛诺菲未中选集采,丢失部分市场份额,医院端销售额占比下滑至28.94%,销售量占比下滑至3.18%。与之相反,集采中选仿制药企业快速占领市场,医院端销售额占比提升至55.43%,销售量占比提升至86.81%。
图片来源:摩熵医药销售数据库、摩熵医药集中采购数据库
3. 氯沙坦
(1)全球首个沙坦类药物,2023年全国销售额约15亿元,原研默沙东占据过半市场
氯沙坦为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ARB类降压药,由默沙东研制开发,1994年首先在瑞典上市,2003年进入国内市场。作为全球首款ARB类降压药,与ACEI类降压药相比,氯沙坦靶向更精准且不会引起干咳等不良反应,上市后畅销多年,全球销售额曾高达35.61亿元。
氯沙坦是首批集采品种,2019年全国销售额约28.35亿元,集采后2020年销售额同比下降32.88%,近几年下滑趋势趋于稳定。原研企业默沙东在我国仍占据过半市场,国产厂家华海药业也处于领先地位,2023年市场份额约34.08%。
(2)纳入首批4+7集采,中选企业仅华海药业,销售额占比提升21.53%
氯沙坦于2018、2019年纳入首批4+7集采,中选企业为浙江华海药业,降幅为66.44%,其中100mg*7片/板*2板品规降幅最高,为74.61%。
原研企业默沙东未进集采,集采前后,默沙东医院端销售额占比从52.77%下降至41.79%,销售量占比从29.88%下滑至13.71%,中选企业华海药业医院端销售额提升21.53%,销售量提升29.64%,放量显著。
图片来源:摩熵医药销售数据库、摩熵医药集中采购数据库
4. 替米沙坦
(1)半衰期最长的沙坦类药物,2023年销售额为18.96亿元
替米沙坦由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研发,最早于1998年在美国上市,2002年获批进入我国市场。替米沙坦是目前已经临床应用的ARB药物中半衰期最长的药物,半衰期超过20小时,每日给药1次即可发挥持续24小时的降压作用,可有效控制夜间血压和晨峰血压。目前我国已上市单方制剂包括替米沙坦片、替米沙坦胶囊、替米沙坦分散片。
替米沙坦于2021年纳入第四批国家集采,根据摩熵医药数据库,2019-2023年替米沙坦全国销售额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20年达到最高29.13亿元,2021年起连续三年下滑,2023年销售额约18.96亿元。竞争格局方面,北京福元医药赶超原研企业,2023年市场份额达到17.71%。
5. 阿利沙坦
深圳信立泰药业旗下阿利沙坦酯片(商品名为信立坦)为我国唯一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RB类降压药,于2013年获批上市。
阿利沙坦降压优势在于:
(1)不经过肝脏代谢,没有长期使用导致的肝损伤问题;
(2)起效快,长效平稳降压,1.5-2.5小时即可达血药浓度高峰,降压效果可维持24小时;
(3)安全耐受性好,可有效降尿酸,保护心肾。
根据摩熵医药数据库,信立坦2017年纳入医保后销售增长迅速,2021年全国销售额首次突破10亿元,2022年受医保谈判降价及疫情影响,销售额小幅下滑,2023年销售额再次超过10亿元。
以上内容均来自摩熵咨询{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市场专题研究报告},如需查看或下载完整版报告,可点击!
想要解锁更多药品信息吗?查询摩熵医药(原药融云)数据库(vip.pharnexcloud.com/?zmt-mhwz)掌握药品各国上市情况、药品批文信息、销售情况与各维度分析、市场竞争格局、一致性评价情况、集采中标情况、药企申报审批信息、最新动态与前景等,以及帮助企业抉择可否投入时提供数据参考!注册立享15天免费试用!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