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国家卫健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发布了关于D-阿洛酮糖等20种“三新食品”的公告,标志着这款备受瞩目的天然甜味剂终于获得在中国的合法身份。D-阿洛酮糖在美国被作为“一般认为安全的物质(GRAS)”管理;加拿大批准其为天然健康产品原料;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批准其为新食品原料。
D-阿洛酮糖是一种六碳酮糖,少量天然存在于无花果、猕猴桃、小麦等食品中,能量系数约为1.67kJ/g。本申报产品D-阿洛酮糖通过微生物发酵法或酶转化法生产制成。微生物发酵法是以葡萄糖或蔗糖为原料,经大肠杆菌AS10(EscherichiacoliAS10)发酵、提纯、结晶、干燥等工艺制成;酶转化法是以果糖为原料,经允许使用的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催化转化,再经脱色、分离、提纯、结晶、干燥等工艺制成。
D-阿洛酮糖是一种天然代糖,甜度约为蔗糖的70%,但热量仅为蔗糖的十分之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更为重要的是,它不会引起血糖波动,对于糖尿病患者和关注健康饮食的人群来说,是一种理想的甜味替代品。此前,由于未获得国内批准,D-阿洛酮糖虽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但在国内的应用受到极大限制。如今,随着获批上市,D-阿洛酮糖将正式登上国内代糖市场的舞台,开启新的篇章。
虽然阿洛酮糖刚刚获批,对国内食品饮料企业而言,这场等待持续了整整三年。2022年卫健委首次受理申报,2025年3月进入公示阶段,如今尘埃落定。一条酝酿已久的百亿赛道正式鸣枪起跑。
根据原料药情报局不完全统计,布局产能超过27万吨,主要布局企业超过20家:微元合成、保龄宝、金达威、百龙创园、三元生物、金禾实业、福洋生物、中大恒源、福宽生物、淇县兴业、河南飞天、天津怡和、豫鑫糖醇、山东谷雨、中粮生物、山东金宸、吉林吉奥、西王糖业、华康生物、正燊生物等。
阿洛酮糖的中国获批,恰逢代糖行业的关键转折点。WHO将阿斯巴甜列为2B类致癌物,多国禁用糖精、甜蜜素等人工甜味剂,安全性质疑持续发酵。与此同时,全球代糖市场规模持续扩张,预计2025年将达246.4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13.5亿元。
在这场安全升级浪潮中,天然甜味剂阿洛酮糖迎来爆发机遇。其卓越特性正快速渗透食品全产业链:
饮料领域:破解无糖碳酸饮料涩感,中和植物蛋白异味
烘焙革命:提升曲奇脆度30%,塑造完美蛋白霜结构
糖果创新:延长软糖保质期,中和巧克力苦味
健康食品:成为糖尿病专属零食的核心甜味解决方案
国际巨头已抢占先机:百事可乐采用"阿洛酮糖+赤藓糖醇"复配体系,可口可乐研发"阿洛酮糖+罗汉果苷"专利配方,形成技术护城河。
市场前景充满想象:全球阿洛酮糖市场预计2025-2034年复合增长率达14%,2034年将突破5亿美元。对标赤藓糖醇发展路径,国内消费量有望达到20-30万吨量级。资本市场反应迅速,保龄宝等企业股价强势上涨,头部饮料企业三季度将推出阿洛酮糖新品。
然而狂欢之下暗流涌动:
当27万吨规划产能(20余家企业布局)遭遇尚在培育的终端市场,代糖行业正面临最残酷的成长悖论。
一方面,酶转化率不足80%、吨成本高达3万元的技术瓶颈尚未突破,另一方面,资本裹挟下的产能大跃进已悄然启动。保龄宝、百龙创园、微元合成等企业继续扩建,而新玩家仍在不断涌入。
这场甜味革命正走向关键分野:
技术派押注合成生物学(如微元合成工程菌),通过基因编辑提升转化率;规模派布局联产装置(如赤藓糖醇+阿洛酮糖),摊薄固定成本;场景派深耕细分领域,开发糖尿病专属食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历史经验昭示:赤藓糖醇从30万元/吨暴跌至万元区间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当资本狂热褪去,唯有掌握核心技术、绑定头部客户、构建差异化产品的企业,才能穿越这场甜蜜风暴。
阿洛酮糖的获批不是终点,而是行业洗牌的发令枪。在百亿赛道启航的此刻,企业需要清醒认知:产能可以速成,但技术壁垒需要时间铸就;市场空间虽大,但消费者教育仍需耐心。这场甜味革命,注定是一场耐力与技术的内功较量。
想要解锁更多药企信息吗?查询摩熵医药(原药融云)数据库(vip.pharnexcloud.com/?zmt-mhwz)掌握药物基本信息、市场竞争格局、销售情况与各维度分析、药企研发进展、临床试验情况、申报审批情况、各国上市情况、最新市场动态、市场规模与前景等,以及帮助企业抉择可否投入时提供数据参考!注册立享15天免费试用!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