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撤市,已经成了跨国药企的“新常态”。
7月1日,NMPA公布了最新一批注销的批文,共计56个药品,均为企业主动申请注销。名单里,不乏GSK的乳腺癌药拉帕替尼、辉瑞的老牌抗生素、UCB的左乙拉西坦等多个原研产品。
从肿瘤药到抗感染,再到神经系统药物,原研药主动退场的节奏正在加快。
甲苯磺酸拉帕替尼片,是GSK在中国独家的乳腺癌用药,于2013年获批上市。同年4月,亿腾医药宣布获得该产品的商业化独家权利。
在亿腾的推广下,拉帕替尼的销售额一路走高,2019年突破亿元大关。但谁也没想到,2020年甲苯磺酸拉帕替尼片被调出医保目录,一个癌症用药,调出医保是致命缺陷,市场直接坍塌,两年内市场腰斩至600万。
市场环境已不复如初,继续保留文号无意义。GSK选择了直接注销。
事实上,GSK近年在中国市场的推进本就乏力。一方面缺乏新产品支撑,另一方面,如舒利迭等老产品也已被国产仿制攻破,再次放弃拉帕替尼,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其在华布局的缩影。
辉瑞同样在这轮注销名单中出现,涉及的两款抗生素均为集采品种。
利奈唑胺葡萄糖注射液曾在2019年拥有18亿元的市场规模,2021年进入国采后迅速压缩至5亿左右。此次,辉瑞果断决定保留300ml规格,注销市场较小的100ml规格,避免资源浪费。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