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我免费申请试用企业版

免费客服电话

18983288589

电话沟通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官方微信

掌上免费使用
生物医药个人版数据库

掌上数据库

深度 >

仿制药界的黑马Amneal:美国市场逐渐萎缩的背景之下逆风起飞的巨擘

药事纵横
3863
1年前

仿制药

Amneal



本文内容为笔者新书《仿制药帝国的崛起与没落》第12章的节选,未经作者本人亲笔授权,本文不允许任何媒体转载,否则一律视为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由于内容尚未正式出版,关键性数据和参考文献已经被隐藏,以下内容为初稿,可能有错别字或表达不当的地方,欢迎广大读者指出或参与讨论,笔者微信:voyager88。

Amneal总部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由美籍印度人创办的Amneal和美籍华人创办的Impax于2018年合并而成,2021年销售额21亿美元,是美国销售额排名第三的仿制药巨头,7000多名员工分布在美国、印度和爱尔兰。在美国仿制药“大降价”、竞争白热化、市场规模出现萎缩的背景之下,Amneal为何能够逆风起飞,其背后的故事值得让人深思与探讨。



一、Amneal的发家历程



Amneal是一家由美籍印裔兄弟Chirag Patel和Chintu Patel联合创办的企业。由于他们的父亲Kanu Patel曾是印度药监系统的检查官,从小被灌输制药的知识和踏实做药的理念。Kanu Patel为了让两个儿子能够接受更高等的教育,于1987年举家移民到了美国。Chintu遂了父愿,本科毕业后成为了一位药师,而哥哥Chirag则继续学习工商管理。Chintu在药店工作期间,他目睹了很多低收入患者,在购买食物与药物之间难以抉择,于是便立志要让患者吃得起药。在他父亲和哥哥的配合之下,于2002年创办了Amneal。

因为创始人的思想是让患者吃得起药,所以Amneal的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我们让你的健康成为可能”。然而Patel家族并不富裕,启动资金仅有20万美元,起初只能在信用卡和二次抵押贷款之下勉强维持生计,直到后来获得了一个族姓朋友的资助,困境才有所改观。2005年,在美国获得第二金融学位的哥哥Chirag Patel也开始全心全意地为家族事业奉献力量。同年,Amneal的首个仿制药二甲双胍片提交到了FDA,并于次年获得了批准。

2007年,Amneal在Mylan收购默克雪兰诺仿制药部门的过程中,趁机买下了5个被剥离出来的产品,于是终于有了产品线。随后,Patel家族又收购了新泽西州的药厂KVD pharma和肯塔基州的地域性配送商Akyma pharma。通过Akyma,Amneal才终于将自己的产品推上了货架。2008年,Amneal又收购了Interpharm的资产,获得了纽约的制剂工厂和研发实体,一个像样的制药企业才最终形成。随后,Amneal开始在印度设立研发中心,将产业链逐渐扩张至印度,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IMS数据显示,2012年的Amneal已经发展成为美国第七大仿制药企业,拥有65个品种和1200名员工。因为Amneal出色的表现,两兄弟荣获了2011年度“Ernst & Young National Entrepreneur”(安永全国企业家)生命科学奖。

2013年,Amneal总销售额达到了5.3亿美元,净利润则达到了5200万美元,但因为此前的大规模并购,高杠杆操盘,净负债达-2400万美元。不过由于此时的Amneal是私人公司,只要Patel兄弟能够成功融资,有幕后“金主”持续支持,再高的杠杆也无可厚非。为继续扩大业务,Amneal又相继从辉瑞、Actavis、Warner Chilcott等企业收购了大量资产,吞并了CoPharma、Pharmagenus、Bioeq、Actavis Australia、Epsilon India等多家公司。由于持续不断的兼并和业务扩张,到2017年时,该公司的总债务高达17.2亿美元,净资产仅有-3.76亿美元。

虽然负债累累,但是这家公司堪称奇迹,2013-2017年间的平均研发投入高达16.63%,盈利水平却高达25.17%,或许投资人看重的是增长潜力和盈利能力,并不在乎其一如既往的战略亏损。2017年,Amneal开始与Impax合作,最后合作变成了合并,两公司的交易在2017年底达成。虽说是合并,但Amneal产线更为庞大,而且发展动力十足,故新公司仍以Amneal的原股东为主导,新公司名仍为“Amneal”,也称“新Amneal”,新Amneal于2018年IPO上市。


二、Impax的发家历程



Impax成立于1995年,创始人是两位美籍华人Charles Hsiao(肖俊雄)和Larry Hsu(许中强)。Charles Hsiao在创办Impax之前,已经与另外两个人成功创办了Ivax,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Ivax已经是美国屈指可数的仿制药巨头,而Larry Hsu以前是雅培产品开发部的总监,负责制剂处方工艺的开发。1994年10月,Charles Hsiao辞去了Ivax副董事长的职位,然后和Larry Hsu一起,组建了Impax pharma。

由于两大创始人都是药物制剂出身,在Impax成立之后的几年里,一直从事缓控释制剂的开发,建立了多颗粒同心释放系统(CMS)、多时相释放系统(TMDS)、可分割的多单元释放系统(DMDS)、液体缓释系统(SLDS)、粒子分散系统(PDS)、制剂稳定系统(PSS)和速溶系统(RDDS)等多个专利技术平台。在跨世纪的几年间,缓控释制剂在ALZA的带动下变得非常流行,据当时的IMS数据,美国口服缓控释制剂市场达到了135亿美元(2001),FDA批准的口服缓控释制剂品牌多达80个。虽然Impax起步较晚,但在两大制剂专家的精心打造之下,Impax很快就成为了美国有名的缓控释制剂载药公司。

1999年底,Impax通过与Global Pharma合并而获得了生产设施,产品也开始上市销售,当年销售额为100万美元。2001年,Impax与Teva达成合作,将12个口服缓控释制剂一次性授权给Teva代销,随后营业收入快速迅速上涨。2003年,Impax成功挑战了Claritin-D(氯雷他定伪麻黄碱缓释片)的专利,获得了180天的市场独占期。

2004年,Barry R. Edwards接替了CEO的职位,两年之后,帅印再度交予Larry Hsu。在Larry Hsu操盘期间,Impax一直使用载药技术“双驱”的战略开发高壁垒仿制药和505b(2)制剂,2010年的销售额首次突破了8亿美元。然而口服缓控释制剂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仿制药公司掌握,而且创新药也更注重分子设计上的一步到位,这种模式很快就遇到了瓶颈。2011年开始,Impax的销售额走上了下坡路,到2013年Larry Hsu宣布退休,Impax的销售额相比2010年下降了42%,净利润萎缩了60%。

Larry Hsu退休后,Fred Wilkinson接管了Impax。在他的主导之下,Impax发动了自成立以来的首次兼并,于2014年以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Tower Holdings,虽销售额再次回到了8亿美元左右,但公司的处境开始每况日下。除了收购Tower,Wilkinson还利用Teva与Allergan交易Actavis的机会收购了18个仿制药产品包,总交易价达5.84亿美元。但是这些产品因大幅降价而诱发了大规模的资产减值,最终血本无归。在Wilkinson担任CEO的两年间,Impax净资产几乎下降了9亿美元。2016年底,Wilkinson下台,经过J. Kevin Buchi三个月过渡之后,Impax找来了大名鼎鼎的Paul M. Bisaro(原Actavis的CEO)。在Paul M. Bisaro主政半年之后,Impax与Amneal达成了合并协议,虽说是合并,但Impax股东仅仅获得新公司25%的股份,实际是变相地被收购,这跟当年Impax与Global Pharma合并的情形几乎一样。


三、Ameal与Impax的强强联合



2015年之后,美国仿制药市场逐渐表现出萎缩的态势,竞争十分激烈,而且市场复杂程度超过以往,根据新Amneal的2018年的年报描述,美国仿制药市场的新竞争环境具有以下几大特点:1)产品随时面临着新上市仿制药的竞争;2)新批仿制药竞争,尤其是在市场独占期内(特殊情况);3)专利到期或市场独占期结束后,竞争对手日益强大的准入和铺货能力(利益被最小化);4)分销商通过并购和组建采购团来削弱仿制药企业的议价能力;5)客户广泛(批发和零售商)存在随时转换产品供应厂家的意愿;6)竞争对手的定价压力越来越大;7)公司的形象、声誉与服务水平,产品的外观,所提供产品的范围都难以在强大的竞争对手中迅速脱颖而出。

为了提高竞争力,扩大规模,增大产品线强度,优化成本,最终两家公司达成了合并。合并之后的新Amneal,ANDA文号数量接近200个,成为美国前五大仿制药巨头,不但获得了多个高毛利的品牌药,而且研发能力也得以大幅增强,尤其是缓控释制剂的开发能力。而最大的优势则来自于运营成本的下降,在合并后的三年里,将节省出高达2亿美元的运营费用。

然而任何事情都是一把双刃剑,合并也存在诸多风险。一是在整合上具有很大的挑战,如无法有效地整合,可能将无法收获预期的效益;二是可能导致部分客户或供应商流失;三是业务范围更加分散,要重新规划业务版图,建立必要的运营系统和设施;四是可能存在不可预期的负债、减值、或产品审批延误的情况;五是需要融合两个公司的商业背景和企业文化,解决两家公司潜在的员工冲突;六是与监管系统既定的关系可能会被削弱……

2018年5月,两家公司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由Robert A. Stewart出任公司的CEO,Patel兄弟联合担任董事长,而原Impax的CEO Paul M. Bisaro担任执行董事长兼董事,原Impax的董事长Robert L. Burr和主要投资人Gautam Patel等担任董事。

合并完成之后,新CEO Robert A. Stewart迅速带领全公司进行了风险因素评估,归纳出该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其包括但不限于:1)全球经济状况的影响;2)公司合并后良好协同,发挥合并红利的能力;3)成功开发、许可、收购和商业化新产品的能力;4)获得独家经销产品的能力;5)价格战的影响;6)通过收购或其它方式获取业务增长的能力:7)总收入依赖于有限的几个品种支撑;8)消费者或第三方索赔风险;9)市场监管环境变化风险;10)FDA审批要求变化;11)联邦政府对仿制药与品牌药之间的态度发生变化;12)医疗制度改革对支付体系的影响;13)下游客户持续整合的趋势;14)因发展需要,对某些不具备的专利技术的依赖;15)对上游供应商的依赖;16)部分产品供应对第三方许可的依赖;17)有效识别投资或收购补充性业务与产品的能力;18)竞争对手采取的一切限制仿制药上市的措施;19)研发浪费掉大量的资源;20)巨额债务的影响和偿还债务的能力。

结合着风险评估,他提出以“产品开发、监管批准、市场地位与相应开支”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为了整合资源,他卖掉了英国和德国的业务,换取了近4200万美元的现金,并推动了“重组业务计划”,为了降本增效,在肯塔基州扩建了分销设施。虽然这位CEO做了很大努力,但该公司在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都出现了净亏损,而亏损的原因与此前的Impax一样,也是Cost of goods sold impairment charges。2019年8月,Patel兄弟再次夺回了帅印,重新联名担任CEO。

为了迅速扭转颓势,兄弟俩重新出任了CEO。2019年9月之后,兄弟俩迅速进行了战略调整,通过授权引进了K-127(吡啶斯的明)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益,控股了AvKARE,并根据疫情形势签下了新冠药物。2020年,该公司再次扭转盈亏,实现了6600万美元的净利润。2021年之后,Ameal频繁出手,收购了载药技术公司Kashiv Specialty Pharma和印度仿制药厂Puniska,还在Gujarat(古吉拉特邦)单独购置了无菌注射剂生产车间,到2021年底,该公司的7000多个工作岗位中,仅有2300个保留在美国,其余的主要转移到了印度。

Amneal资产向印度转移过程


四、总结与讨论



纵观全球仿制药巨头,绝大部分都是在八九十年代起家,它们几乎都赶上了仿制药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而在2005年以后起家并迅速做大的屈指可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除了Amneal,还有Intas pharma、Prasco labs和Alvogen,但这些企业中,只有Amneal是真正白手起家和草根出身。虽然Amneal成立于2002年,但是该公司的迅速崛起发生在2008年以后。此时美国仿制药市场的竞争已经异常激烈,Amneal为何能够异军突起?

首先,要归功于Patel一工一商,巧妙的操盘,尤其是在上市前期,该公司一直使用高杠杆的操盘手法,让销售规模迅速扩大。虽然使用高杠杆操盘的企业很多,但盈利能力如Amneal之强的却实属罕见。

其次,背后“金主”的持续支持,由于Patel兄弟一直在高杠杆操盘,净负债规模越来越大,但投资人对他们的“战略亏损”后的“美好憧憬”始终坚信不疑,始终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输送以支持他们的战略扩张,这也间接地说明了Patel兄弟的过人之处。

再次,虽然Amneal性质上是美国的公司,但走的是低价药路线,其单位制剂的平均销售价格比Sun pharma、Dr. Reddy等印度企业都低,故能够很快地抢占市场。为了降低生产成本,Amneal的产业链几乎都转移到了印度,更像是一家拥有美国外壳的印度公司,但相比地道的印度公司,Amneal更加了解美国市场,而且效率几乎是印度企业的三倍。虽然近年来,向印度迁移资产的跨国巨头越来越多,但是能够充分利用好印度资源的只有印度人,Patel兄弟的双重属性,让他们同时具备西方企业和印度企业的双重优势。

再次,Ameal非常重视研发,研发投入如此之高,在仿制药公司中实属罕见,经过持续地砸钱,Amneal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7个研发中心,不但能够同时研发和生产口服缓控释制剂、吸入制剂、鼻喷剂、透皮制剂、预充注射剂、植入剂等多种高壁垒的剂型,而且还具有biosimilar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此外,Amneal还注重下游产业链的布局,自主拥有地域性优势的配送商,这也是一般仿制药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也是Teva一直保留着Anda的原因。

Amneal的案例说明,虽然大环境在每况日下,但依然有逆风起飞的英雄,或许因为行业在“洗牌”,我们拿到的“好牌”少了,但我们并不一定就会失败,关键还得看如何出好手中的“牌”。相反,有的人原本拿有一手好“牌”,却一步步把自己推向失败。因此,一个系统的、具有前瞻性的、智慧的出“牌”策略是当下我国企业胜出的关键。

魏利军,前哈药集团产品战略总监和产品立项部总监,在过去三年中成功立项30个,并成功组建了哈药北京创新制剂研究中心。在各种杂志期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代表著作为《跨国企业成功启示录》。新书《仿制药帝国的崛起与没落》已经在出版社编辑阶段,预计春节前后正式出版发行,感谢各位同仁的支持与帮助。该书主线为仿制药企业的战略规划,业务转型和产品布局。全书22章,版面字数约50-60万字。第一部分(前五章)讲述仿制药法规的衍化逻辑和市场形成机制,以及全球主要仿制市场的发展情况,第二部分(第6-20章)讲述了15家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不同发家模式的仿制药企业的兴衰成败,重点介绍了他们随环境而变的风险评估,战略规划和产品线布局的逻辑,第三部分(最后两章)分别讲述我国仿制药政策的演化、市场市场形势与特点,我国仿制药企业结合国际情况的转型思考,特色化产品线规划和产品选项思路等。




<END>
*声明:本文由入驻药融云的相关人员撰写或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药融云的立场。
综合评分:0

收藏

发表评论
评论区(0
    对药融云数据库感兴趣,可以免费体验产品

    药融云最新数据

    更多>
    • 【CTR20241456 】 评价中国健康成年受试者口服巴旋片单次和多次给药剂量递增的安全性、耐受性及药代动力学探索的 I 期临床试验
    • 【CTR20241437 】 一项在健康受试者中评价GZR4在不同注射部位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 【CTR20241430 】 布瑞哌唑口崩片在餐后条件下的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
    • 【CTR20241425 】 在健康受试者中评价HS-10398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和食物对药代动力学影响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剂量递增研究,以及在肾功能不全受试者中评价 HS-10398药代动力学特征的 I期临床试验
    • 【CTR20241423 】 一项评估GPN00884滴眼液在健康成人受试者中单次及多次给药后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剂量递增的I期临床研究
    • 【CTR20241422 】 评价BB-1701在HER2表达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II期临床研究
    • 【CTR20241412 】 评估受试制剂交沙霉素片(规格:50 mg)与参比制剂交沙霉素片(规格:50 mg)在健康成年受试者空腹和餐后状态下的单中心、开放、随机、单剂量、四周期、两序列、完全重复交叉生物等效性研究
    • 【CTR20241410 】 BR115注射液在晚期恶性实体肿瘤患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的I期临床研究
    • 【CTR20241399 】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 【CTR20241395 】 一项抗CD47单抗AK117联合阿扎胞苷和维奈克拉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Ib/II期临床研究
    更多>
    更多>
    更多>
    添加收藏
      新建收藏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