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者众多。近年来,丙肝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出现,标志着治疗方式的革命性变革。DAAs通过直接抑制丙肝病毒的关键酶和分子,从而有效阻止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极大提高了丙肝的治愈率。随着DAAs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泛基因型药物逐渐成为治疗的重点。
本文基于摩熵咨询发布的《抗肝炎病毒药物——市场研究专题报告》,将探讨丙肝药物的发展历程、当前的治疗方案及市场竞争格局,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丙肝治疗的现状与未来趋势。
一、丙肝概述
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英文缩写HCV)引起的,主要经过血液途径传播的国家法定监测的乙类传染病。丙肝在全球范围内都很常见,但大部分丙肝患者的症状都不明显。少数患者常常会感到持续的疲劳和乏力,即使在休息充足的情况下也难以缓解。还可能会有肝区疼痛或不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尽早发现和治疗丙肝对于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风险是非常重要的。若不及时进行治疗,约60%-85%的丙肝病毒感染者会发展为慢性肝炎,进而导致肝硬化,甚至有可能发展为肝癌。
WHO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约有5800万慢性丙肝患者,约有29万人因丙肝相关疾病而死亡。近年来我国每年丙肝报告病例数均在20万例左右,2021年居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数的第4位。近年来丙肝新报告病例数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丙肝药物发展历程及DAAs诊疗指南
1998年,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使得丙肝的治疗效果大大提升,成为丙肝初代疗法;2001年,聚乙二醇干扰素获批,进一步提升了丙肝的治愈率,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成为第二代疗法;2011年,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成功上市使得丙肝的治愈率大幅上升,开启了丙肝直接抗病毒治疗时代。DAAs口服疗法已成为目前丙肝治疗领域的主流疗法。
DAAs是一类针对丙型肝炎病毒的新一代药物,它们与病毒的生命周期相关的分子结构进行作用,直接作用于丙肝病毒蛋白酶、RNA聚合酶等病毒复制的关键节点,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DAAs以其抗病毒效果强、持续病毒学应答率高(90~100%)、疗程短(仅需要8~12周)、不良反应轻微、固定剂量复合制剂口服给药应用方便等优势,已广泛用于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
图片来源;《抗肝炎病毒药物——市场研究专题报告》
在国际上已经获批准的DAAs中,大部分已经在我国获得批准。我国已获批的丙肝直接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 NS3/4A蛋白酶抑制剂、NS5A抑制剂、NS5B聚合酶抑制剂。根据防治指南,DAAs主要有两种治疗方案,包括基因特异性方案和泛基因型方案。
基因特异性方案指治疗方案仅针对某种或几种特异基因型有效,采用基因特异性DAAs方案治疗的感染者需要在治疗前进行基因分型检测,检测成本高,患者经济负担较大,适用范围有限。
泛基因型方案更适合无条件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的广大基层患者,防治指南优先推荐泛基因型方案,是目前我国广大丙肝患者的主要治疗选择。泛基因型方案包括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的联合治疗、索磷布韦+维帕他韦+伏西瑞韦的联合治疗、可洛派韦、拉维达韦、索磷布韦。
三、DAAs市场竞争格局
截至2024年10月,我国共有超10种丙肝DAA 治疗方案获批,主要厂家包括百时美施贵宝、吉利德、艾伯维、默沙东、歌礼制药等。
基因型特异性DAAs产品主要包括百立泽/速维普、维建乐/易奇瑞、择必达、戈诺卫、索华迪、东卫思等;泛基因型DAAs产品主要包括丙通沙、沃士韦、艾诺全、凯力唯/赛波唯等。
吉利德丙沙通为我国首个获批的泛基因型、每日一次、针对慢性丙型肝炎病毒的单一片剂,被誉为“丙肝治疗新里程碑”,以其独特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丙肝患者带来新的治愈希望。
据摩熵医药销售数据统计,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的为吉利德的丙沙通,作为中国首个泛基因型HCV单一片剂,其2023年全国医院销售额达6.24亿元,2023年市场份额达74.04%,处于绝对龙头地位。
收藏
登录后参与评论